學術會議英文演講技巧,以及會議中間或是 conference dinner的時候的社交能力,應該是很多留學生很頭痛的問題。
在此,我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練習學術會議英文演講以及社巧的經驗。 從碩士到博四,我參加了十到二十次學術會議,每一次都有做口頭報告 (歷史領域的口頭報告不太重要,只有期刊論文才算數,但是參加學術會議是 很好的networking的機會)。 我的 academic CV上列出一排學術會議,看起來好像蠻豐富的,因為我的博士研究的範圍非常的廣,我參加的學術會議領域也非常的廣。 其中第一場是我辦的。那時剛好一位我這個領域的大家,一位美國學者,受台大邀請過去台大演講,我就趁機辦了一個小型的 graduate conference,大老遠從英國飛回台灣辦這個會議,就為了這位美國學者是我的領域的前三大強者學者,他難得卡在台灣,沒什麼人會講英文,我可以近距離當跟屁蟲,有這樣的機會很難得,機票錢花得很值得。 那時其實跟本不知道學術會議是什麼樣式,大學時期的指導教授一句話:Fiona, organise a conference. 我就忙到昏天暗地一個月。從發出 call for papers,到寫我自己的 paper 的 conference abstract,到收大家的 conference abstracts,排 conference schedule,邀請學者演講,決定午餐,茶點,咖啡,晚餐要吃什麼,做什麼,全部都是我一個人包辦。 辦學術會議還不算是最難的部份,更難的部份應該是如何在五天之內拿到那位受邀來台的重量級學者的推薦信。 所以我排了五天的行程,從台北101,夜市,台灣東北角海岸,圓山大飯店用餐,故宮,龍山寺等等,然後再把學者的演講跟學術會議一整天的行程排進去,帶學者去飯店,帶他吃早餐,午餐,晚餐。那時我壓力真的很大,因為我跟本不太知道龍山寺的歷史脈絡。如果要講古的話,大概會講不出來,所以就上網查了龍山寺、台灣民間宗教的資料,才能講給學者聽,還得注意不能講到人家受不了覺得台灣歷史很無聊。不時連結到基督教以及我們的研究,來一點「學以致用」。 壓力最大的應該就是吃飯的時候,因為外國人,尤其是學者,吃飯的時候還是喜歡討論一些比較有「深度」的話題,那時一直很擔心聊天聊到乾,那就真的很窘。好家在那是他第一次來亞洲,所以樣樣事情新鮮,我們又都是同一個領域的學者,所以話題聊不完。 第二次是參加一個在英國的Bristol 的會議,但是我只有受邀做poster presentation。我這個領域poster presentation 真的非常的廢。誰會真的去看海報,然後問你問題?但是博一剛開始,什麼機會都盡量爭取,盡量參加。有了這兩次經驗之後,對於參加學術會議比較有觀念了,就開始投比較重要的會議。 後來在劍橋參加了一個跟中世紀有關的會議,在會議上我發表一篇paper。從第一次 presentation以來,我就一直都不打草稿,只有準備 PowerPoint,上了台直接看著PowerPoint開講。 到了劍橋這一場的時候,算是我第二次上台發表paper,但是由於事前練習了非常非常多次,會議之後蠻多與會者私下跟我說我上台的時候看不太出來我很緊張,好像台風不錯。 我喜歡在做presentation的時候弄一些笑點,台下的人也真的有笑,讓很無聊沉悶的學術會議增色不少。後來這一篇paper有被邀請包含在他們出版的書之中。 接下來就是去牛津發表另一篇paper,目前為止發的四份paper,每一份論文主題都不一樣,因為每一次會議幾乎都是完全不一樣的學術領域。 博一最後一次發表是在St Andrews 。這一篇基本上就是我的first year report,觀眾的反應蠻不錯的,他們說我看起來非常的穩,好像完全不緊張。 到了博二的時候,跟指導教授魯參加會議的經費的時候,他就說我好像參加太多場會議了,叫我乖一點,多唸一點書,以後博三再參加會比較好。所以博二一整年都沒有再投搞參加學術會議,一直到七月才再度參加會議。 博二升博三的暑假,我參加了Durham辦的一場學術會議。參加會議的人士大部份都是已經是教授,或是神父,每一個看起來都好嚴肅。不過我上台之後,笑話照講。會議中間coffee break的時候,很多位參加會議的人 (也是博士生),跟我說我看起來好像一點都不緊張,presentation走搞笑路線。 殊不知我去之前,自己大概練習了十次,PowerPoint改了再改,就是為了能夠很清楚,簡單的把我要講的東西表達出來。也有找我一位英國的同學,我佔用他二十分鐘,讓我從頭到尾跑一遍。 以下就是我對在學術會議上發表paper以及如何在學術會議上建立人脈的一些感想: 一。照PowerPoint上的重點提示「講」稿,不要「唸」稿:我這一個領域(歷史以及宗教)通常會議都是照稿子唸,而且由於是人文社會學科,不太會使用多媒體或是圖片,圖表等等,全部都是文字。 所以我目前的感想就是,盡量用圖片或是生動的語言或是說故事的方式來發表paper。剛開始我以為學術的paper就是要非常的沉悶才叫有說服力,但是實際上完全不是這樣。我通常走搞笑路線,台下的人聽了一天的presentations,其實我私心以為大家都裝嚴肅,沒有人可以一天專注聽學術文章聽超過四小時的。 開的玩笑不可以開黃腔或低級的笑話,因為學術會議不是stand-up comedy,但是有一點互動,開研究題材的玩笑,通常學者反應不錯。 我運用之前上台教英文的一些方法,尤其是上台跟觀眾互動的技巧,絕對不照稿子唸,只有PowerPoint,然後當場發揮,PowerPoint 上顯示的,不是圖片就是十六世紀文本的quotations。PowerPoint上面寫的東西,只寫重點,字要夠大,讓觀眾一看就知道你想表達什麼。 二。Presentation 要架構明確:開始之前先給一個introduction,介紹一下你今天討論的主題是什麼,講的是什麼世紀的東西,什麼文本,用什麼方法等等,簡單幾句話,讓觀眾先把腦袋調整好來,你再開始,他們接受度會比較高。講的時候也要記得要像教學生一樣,重點大綱先講一遍,然後不斷的回來複習,連結到之前已經講到的點。 三。不要講太多重點:學術會議通常一個演講者只有二十分鐘,其實能講的東西不是很多,只會是一份期刊paper的五分之一左右,大概寫出來只有兩三千字。所以不要太過貪心,準備的時候準備一大堆,然後講不完,草草帶過。 四。音量適中,咬字清楚,速度放慢:目前發表的幾份papers之中,在台大發表的那一份,是我的第一份paper,那一位美國學者跟我說我非常的活潑,內容也非常的有趣,但是我講話太大聲了,好像會嚇到人。我那時好像是用小班級上台授課的音量講話,不太適合學術會議,所以後來我把音量調小一些,但是還是講話的音量會比一般學者在發表paper時那種低沉迷迷糊糊的音量大聲一點,這樣應該是剛剛好的音量。 另外,也要注意講話放慢速度,不要用平常講話的速度發表paper。平常聊天用字很簡單所以可以很快,但是學術的東西通常比較難懂,一定要放慢。 五。穿插笑點:如果可以的話,發表paper的時候,如果可以穿插一些笑點,效果真的很不錯。我一向來都希望我在發表的時候,台下的觀眾會不時發出笑聲。當然希望他們不是笑我的論點很可笑,而是我不斷的引發笑點,讓他們二十分鐘之內全神貫注,腦袋不會亂跑。 這個道理跟補習班名師都超級好笑是一樣的道理。 我劍橋的指導教授是一位六七十歲,看起來很莊重的老先生,但是他一開口,台下的人笑到人仰馬翻 (當然不是從頭笑到尾,他畢竟是學者,不是喜劇演員)。 六。在台上走來走去並且表情豐富:如果你站著唸稿子,台下的人會睡著,所以最好是在台上的時候走來走去。如果表情很豐富的話,會讓人覺得你對你自己的研究很有熱情,你的熱情能夠感染台下的人,他們也會比較有興趣。如果連你都覺得你的研究悶到爆炸,那他們怎麼會想要聽呢? 七。多多練習:這一點對於沒有打草稿的同學尤其重要。我通常是先用PowerPoint計時,自言自語的講一下,跑個幾次,也順便修改一下PowerPoint。接下來可以錄音,跑個兩三次。最後再找同學練習,對著同學講,完整的二十分鐘跑一次。如果同學人很好,受得了你,或是你有請客,可以多跑幾次。 以上是講學術會議的presentation skills 的練習技巧,接下來講的是學術會議當下,或是用餐用咖啡的時候的社交技巧。 參加學術會議,主要的目的除了發表paper以及趁機旅行之外,最重要的應該就是建立人脈關係了。尤其是英美的社會,人脈真的非常非常的重要,申請獎學金,出書,發表論文,找工作,都是建立在人脈上。除非你真的非常非常的杰出,人家非請你不可,不然如果差不多的能力,人人都希望找一個自己合得來,好相處的人共事。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 一。提問以及討論:我通常去參加學術會議並不會每一場都聽。我會挑跟我的主題比較有關,或是我需要認識的學者的演講去聽。聽的時候也不見得能夠從頭到尾都聽進去,但是至少每一場演講,記錄三個重點,每一個重點有你的一個提問或是如何跟你的研究有關或是有什麼有趣的事可以補充的,寫下來,要不就是QA的時候提出來,要不就是在喝咖啡還是用餐的時候提出來。這樣人家會覺得你真的有在聽,也由於你是在討論別人的研究,對方很了解,算是他的comfort zone之內的主題,他會比較聊得下去。 提問的時候我喜歡討論對方熟悉的題目。有一些人喜歡抓一小點,扯到自己的研究,就開始長篇大論的講自己熟悉的題目,目的是展現自己很行,對方都不會。我覺得這樣做很沒有意義。術業有專攻,參加學術會議除了自己發表paper之外,我覺得我是去「聽」的。 二。討論共同認識的人:討論的時候一定只能討論好的部份,不能做人身攻擊,就算是開人家玩笑,也要抓得到分寸。可以輕微的抱怨指導教授 (走搞笑路線),但是不要涉入學術鬥爭之中,對還沒有建立起威望的博士生很不利。 三。討論學術研究範圍外的東西:其實大家都是人,去參加會議,整天都聽很沉重的東西,也是會悶的,所以可以準備一些新奇有趣的新聞來跟人家討論。我覺得通常講時事或是旅行反應不錯。 四。參加晚餐就一定要開口講話:不要去參加了,只當啞吧,這樣看起來更加的突兀。除非你有其它認識的人一起參加,你們就可以互相聊天,不用理其它的人。如果是一個人參加的話,要不然就回房間休息,要參加就全幅精神參加。 最後,如果你想要增進你的英文presentation skills的話,可以找看看你的學校有沒有careers centre 還是English centre,尤其是針對國際學生開設的課程還是服務。有的話可以去一下,最重要的是要真的present一份paper,然後請老師針對你的問題做出一些建議。 如果學校沒有這一類的服務的話,可以找一位英文家教,上幾次課, 你present你的paper,老師負責聽,並指導糾正你的上台的演講技巧,練個十次左右,通常進步會非常的多。
0 Comments
Your comment will be posted after it is approved.
Leave a Reply. |
Dr Fiona Hu台大外文系學士 YouTube
How to Write a CV
GRE Stories: Learning vocab through stories
眾文出版專書
文章分類
All
Archives
March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