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TAB ENGLISH
  • 首頁
  • 費用表
  • 部落格
  • 關於我

換日線專欄:我的英國社交啟蒙第一課──劍橋大學,迎新週初體驗

14/10/2016

0 Comments

 
​Fiona/劍橋留學創業筆記
www.cw.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696&nid=7079

(以上是換日線的我這篇文章的連結。我覺得換日線真的一個很強大的網站,上面有各式各樣關於國際生活、文化交流、創業、職場、教育等等的文章。文章內容大部份蠻有深度的---自己也是換日線的專欄作者,能說沒深度嗎?></// 無論如何,我是真的是非常推薦這個好網站。)

我剛到劍橋的時候,被分配到一棟六人合住的房子,每個人有自己的房間,共用廚房、衛浴。還記得第一天到英國,拖著行李,從劍橋的火車站出來,搭了計程車到我的學院。
 
一進學院的大門的時候,看到前面站一排四五位很傳統的英國男生長相的男生,幾乎每一位都是金髮碧眼,或是淺咖啡色頭髮。這麼大的排場歡迎新生?!
 
很小心的走上前去,他們笑臉迎人,跟我說我住的地方在學院外面,很詳細的跟我說要怎麼走。其實我一句話都沒有聽進去,一方面剛到英國有一點恍神,一方面我心中一直想,這幾個英國男生怎麼長得像英國BBC古典劇中走出來的男生?他們怎麼找的,還找到同造型的男生四五個?
 
路上剛好遇到也是住同一棟的室友,大家一起摸索著找路。這一路上反正大家都在拖行李,話不多還不尷尬。但是到了自己的房間之後,門一關上,呼出一口氣。剛剛只不過跟外國人小聊幾句就覺得壓力好大。
 
五分鐘後,另一位室友來敲門,想說來認識一下。我當下的反應是,完蛋了,又要講英文,又要社交,非常慌張的左右張望,房間就那麼小,沒有地方可以躲。躲床下好了。但是我剛進來,他一定有聽到房間內是有人的,不能裝不在。
 
我心中忽然一道陰影:難道,我就是傳說中的,怕跟外國人社交的華人留學生嗎?!
 
根據 Times Higher Education 的一篇報導,97%的華人留學生覺得他們自己的英文是 understandable的程度,但是非華人學生卻說華人學生的英文有93%是 below average。
 
這中間反差真大!我在台灣的時候,號稱會講英文,到了英國,一楞一楞的,室友來敲門,第一個反應是裝不在。我下定決定,我不會成為另一個不社交也不會社交的華人留學生。我要融進英國人的社會。
 
我硬著頭皮打開門,硬著頭皮聊,盡量不要冷場。不過剛開始就是問你哪邊來的,唸什麼啦,一問一答的很好對付,跟台灣的英文口說課上會練到的差不多。這個我練過,所以罩得住。
 
室友說學院辦了一系列迎新活動,連續七到十天,天天有活動,而且這只是學院的,還有自己研究所的,劍橋大學學生會的。
 
室友是一位活潑外向的英國女生,馬上邀我去參加學院的社團展,以及學校的社團展。我分不出來學院跟學校有什麼不同,也不敢多問,再聽地名就覺得好遠,自己找一定找不到,不如跟著去。
 
當天晚上就有一場大型的迎新party。一間小小的學生會聯誼廳,塞了上百人,每個人一杯酒精類飲料,人來人往的,再加上我們學院大部份都是男生,外國男生人高馬大,我馬上就被擠來擠去。
 
這種場合是外國人蠻習慣的場合,他們的社交活動沒在做什麼事,就是聚在一起喝酒聊天而已。英國最愛的社交活動就是去pub。但是這種社交活動我們華人覺得很怪異。所以大部份出國的華人都不會跟著去pub。
 
大家互不認識,所以隨便抓到人就開始聊,一定先問兩題:
 
Where are you from?
What do you study?
 
這兩題一個晚上下來答了至少五十次。接下來看你聊不聊得下去。像是Where are you from? 我回答說 Taiwan。對方通常會說:Very far. Is this your first time in the UK?
 
真的就很像口說課會上的那種對話,但是這個模式只會進行一分鐘,馬上就會開始講別的。
 
像是:
 
What is Taiwan’s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What got you to study the English Reformation?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Are you American?
 
這時剛到英國,社交技巧沒有很好,不太會聊,所以都像背課文似的回答。
 
人家問Taiwan’s relationship with China,就真的一板一眼的講歷史給對方聽,直到對方聽不下去,假裝要去拿飲料,就再也沒回來了。
 
要不然就是很學術很硬綁綁的講為什麼我會唸英國宗教改革歷史。對方又不是我這個學科的,怎麼可能真的有興趣?
 
現在社交能力比較好了,就可以講有趣的話題。討論台灣跟中國的關係,可以討論時事,要找有一點八卦,至少有趣的來講。像是某國家發言人被錄到說了什麼很不得體的話,或是哪個政治人物在媒體上大抓狂,這個可能BBC沒有報,只有我們台灣來的才會知道。講這些這樣對方可能就覺得你蠻有趣又蠻有知識的(推眼鏡)。
 
要不然講英國宗教改革,不要講哪個國王哪一年通過哪個法案,沒有人會聽得下去。可以講國王的精采性史,或是軼事,那話匣子馬上就打開了。
 
外國人社交的一個特點就是,他們對什麼都很有意見,無論是政治、文化、社會、外交、國防、財經、電影、女性主義、工作權。我們在台灣通常討論電影,可能就是說誰誰誰很正,電影哪個場景很漂亮而已,對電影比較有心得的才會深入討論電影中出現的顏色搭配啦、文化議題啦、拍攝手法啦,感覺都好專業。
 
當然比較的時候要客觀一點,總不能拿台灣的大導演大文豪跟英國的工人比,那就當然是我們台灣的大導演比較會講電影。我指的是一般大學畢業程度的年輕人。我覺得西方人的知識範圍比較廣,對各種議題都有興趣,也非常有意見。當然有意見也不是說就要去抗議、流血流汗才叫關心。西方人普遍對各種議題有注意到,會去看相關的報導,會跟朋友討論。
 
Freshers’ Week號稱是week實際上是十天,天天喝酒天天醉(我大概喝兩口啤酒就會醉了),天天除了社交就是社交,搞了一整天了,回到家看到室友,有夠累了還是得聊個幾句才是有禮貌,社交個沒完沒了。在台灣一年下來,社交的時間搞不好沒有劍橋那十天來的多。
 
Freshers’ Week的時候,有一場大型的bop(這是一個英國才會用到的字,意思差不多就是disco)。燈光昏暗,我初來劍橋什麼都不知道。我們一群十多個人圍成一圈跳舞喝酒。我在台灣的時候只去過夜店幾次,很不熟悉這樣的環境。Freshers’ Week的其中一個晚上的活動就是disco,這在台灣的學校可能比較少見。
 
音樂很大聲,所以大家都沒什麼講話,最多就是要買啤酒的時候,會拉著人一起去。學生們很自然的一群一群圍成圈跳舞。
 
有一個英國男生,應該就是剛進學院時門口站一排的四五個男生中的其中一個,把我拉開帶到一邊。
 
我心想,咦?這是在把妹嗎?還是不要想太多?其實沒事?就是正常社交?
 
我非常鎮定的繼續跳,不太跟他做目光交流。他愈靠愈近,我開始慌了,怎麼辦?心中的OS:西方人好像人跟人的距離比較小,會靠比較近,這應該是蠻正常的。
 
他靠得更近了。心中的OS:他是學生會的,是學長關心學妹,這是正常社交,不要以為對方對自己有意思,不要展現得太喜出望外~~
 
結果他就這樣親了下去。
 
我腦中一片空白。怎麼辦?沒有老師教過!如果是韓劇的話,就會慢動作,從三個角度重播。女主角非君莫嫁。
 
但是這不是韓劇,這是英國,那不然照英美電視劇來演好了。那意思就是,這只是party嘛,沒什麼大不了的。繼續跳舞,裝沒事。
 
親完之後,我大著眼睛看著他。心中的OS:得把長相記清楚,以後看是要嫁給他(韓劇路線)還是要裝沒發生(美劇路線)都至少目標有銷定。
 
但是可恨的是,隔天真的就忘了他的長相。隔天參加另一場派對的時候,那一群學生會的英國男生,每一個都長差不多,我真的不知道昨天那個是誰。
 
悶了很久,又不確定我有沒有被侵犯,只好去問活潑外向的英國女室友。但是問的時候又擔心人家覺得我很沒有見識。所以很廣的開始問:
 
So what do people do at a bop?
 
我繞著圈子問了很久,她覺得事出有因,最後直接問我:Fiona, what happened at the bop?
 
我一副這沒什麼大不了的樣子,跟他說我在bop上被學生會的某一個男生親到。
 
她大吃一驚,非常的戲劇化。心中的OS :難道西方人也覺得被親到是很不得了的事嗎?
 
她問:Who was it?!
 
我說:I don’t remember. They all look the same.
 
這件事最後落幕的方式是女室友很八卦的直接去跟學生會的那幾個男生打探,看有誰記得bop那個晚上親到一個華人女生。她打探來打探去,終於有人自首了。那個男生很鎮重的跟我室友道歉,以為他因為不了解國情文化差異,我被冒犯了現在可能在鬧自殺。
 
我跟那個男生直接說其實沒什麼,我只是因為不記得是誰,英國男生都長差不多,所以很著急想知道而已,他並沒有造成精神創傷,不要緊張。我不知道他的反應是什麼。他可能覺得:我這麼帥,你怎麼會不記得是我?
 
後來我們在學院內遇到,也不會特別尷尬,反正 What happens in Freshers’ Week stays in Freshers’ Week。
 
Freshers’ Week是我來英國之後社交訓練的啟蒙第一課。一年之後,我成為學生會的Social Secretary,主辦 Freshers’ Week的社交活動。兩年之後,我成為學生會的President,除了主辦 Freshers’ Week的社交活動之外,也企圖為國際學生提供一些非喝酒類的活動,也成為 Freshers’ Week的主要周旋人物(就是party的時候到處啦咧的那個)。因為我想到我剛來劍橋的時候,Freshers’ Week天天喝酒,實在跟我們文化差異太大。這些故事容後再敘。
0 Comments

Your comment will be posted after it is approved.


Leave a Reply.

    Picture

    Dr Fiona Hu

    台大外文系學士
    劍橋宗教所碩士
    劍橋宗教所博士

    YouTube

    How to Write a CV
    British English Pronunciation Course
    GRE Stories: Learning vocab through stories

    眾文出版專書

    如何撰寫留學讀書計畫
    Shadowing 跟讀法
    Picture
    Picture
    換日線專欄
    劍橋留學創業筆記
    Hello UK專欄
    英國政治社會文化觀察
    服務說明
    留學文件修改說明
    英文口說寫作課程
    同學的見證
    SOP寫作要點
    SOP寫作注意事項
    如何寫動機
    如何具體給例子

    如何寫主題句
    如何針對學校寫
    ​Motivation Letter格式
    ​PS/SOP/PHS的差別
    ​SOP範例
    CV寫作要點
    CV寫作注意事項
    ​德版CV寫作要點
    瑞典CV寫作要點
    荷蘭CV寫作要點
    找工作的CV
    ​好用CV動詞列表
    ​CV範例
    推薦信寫作要點
    如何請推薦人寫推薦信
    代擬推薦信注意事項
    英國選校
    ​如何比較大學排行榜
    碩士學得到東西嗎?

    英國選校好用網站 
    ​
    脫歐後英國選校
    留學預算獎學金
    英國留學獎學金
    ​Gates Cambridge 
    劍橋各學院獎學金列表
    ​​
    留學生活
    英文社交養成
    英文口說訓練
    學術會議英文簡報
    ​英文客氣稱謂

    英文教學
    學術文章引用排版
    ​
    推薦好用英文學習網站
    ​英文常見錯誤
    英文何時用大寫?
    ​冠詞a/an/the的差別?
    ​英文時態教學
    ​
    關代教學
    假設語氣教學
    英國創業求職
    在英國求職有多難?
    我的英國創業經驗

    文章分類

    All
    Fiona的新聞英語
    Fiona的留學Q&A
    Hello UK! 專欄
    SOP/CV範例
    同學的見證
    大學排行
    托福TPO參考答案
    換日線專欄
    服務條款
    歐洲旅行
    歐美美妝網站
    留學申請
    自行車訓練
    英國旅行
    英國求職創業
    英國生活
    英文學習
    重機訓練

    Archives

    March 2025
    February 2025
    November 2024
    October 2024
    August 2024
    March 2024
    September 2023
    August 2023
    March 2023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Ma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October 2020
    June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Octo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January 2019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Cantab English
Address: 
Salisbury House, Station Road, Cambridge, CB1 2L
​​​Email: editing at cantabenglish.com
Copyright © 2021 Cantab English

​
​Terms and conditions
Data protection and data security policy
Cookie policy
​Privacy policy

Product image icons from http://www.flaticon.com/packs/education-1-4.
Designed by Zlatko Najdenovski. 
​​​​
Background music: bensound.com
  • 首頁
  • 費用表
  • 部落格
  • 關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