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日線有一篇文章還真是說到我心坎裡。

邊看邊笑。

想當初我也是什麼都不會做,幫忙室友做晚餐,她說,紅椒切一切,我一手拿刀,一手拿紅椒,問她怎麼下手。

又不是殺雞,怎麼下手?就刀子切下去就對了啊。

那裡面怎麼是空心的?有籽怎麼辦?紅椒的頭蓋骨怎麼辦?

到現在可以辦大型的晚餐派對,中式、西式、義大利料理都做得出來,雖然每一道菜都會加上我的變化球,至少做出來的成果,連很挑嘴的朋友無論華人朋友,西方朋友都會說不錯吃,問我什麼時候我會再辦一場。

文章中說的一開始只求「吃不死」,是真的。

我當初會有勇氣下櫥,也有勇氣辦晚餐派對,就是因為我的學院的學生餐廳的食物真是非常標準的英國食物,難吃到流淚。

自認為我就算水煮花椰菜加雞胸肉撈起來加醬油,都會比學生餐廳的食物好吃,朋友們無從選擇之下還是寧願吃我做的比較便宜又相對性好吃的食物。

這一篇文章讓我想起我在換日線上寫的這一篇文章:從劍橋菜鳥到學院社交女王 -- 窮留學生的辦趴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