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久沒有更新部落格了,最近收到一位網友寄給我的信。剛好趁機可以把我的回覆波於部落格上 (有先詢問過這位同學)。 同學的原信件內容: Hello Fiona, 不好意思打擾您了 我是剛畢業的高中生,目前正準備申請加拿大的大學,但在選擇科系上面有些迷茫,想請教您一些問題。 我目前選了兩個科系課程我都有有興趣的。 一個是國際關係,一個是社會學。 國際關係會接觸到一些商業知識,對未來求職有幫助。雖然能學到文化知識,但所學的文化知識都是建立在國際關係的基礎上,並不是我所想的那種文化課。 社會學的課程都是我有興趣的,貧富差距、人權、社會制度等。 但社會學畢業後的出路就不像其他科系那麼明確,社會學像是⋯做什麼感覺都可以,但又找不到那個確切的職位。 我不知道是該選「未來求職時有幫助的的科系」還是在「興趣」去選擇⋯ 以上是我的問題了~ 謝謝您那麼忙還抽空了解我的問題 工作辛苦了,加油!!🤍 ----------------------------- 我的回覆: Hello, 我個人是比較實際一點。我會選一個未來出路比較廣,比較好找工作的科系,興趣或是研究可以當做一個輔助的東西,但是求職,賺錢是一個很實際會面臨的問題。 我當初大學一路到博士唸的都是英文系或宗教系這種找不太到工作的科系 (英文系在台灣算是實用的科系,但在英國是一個完全沒有用的科系,宗教系又是沒有用的科系之中排名蠻前面的)。 當初是一腔熱血去唸,還一路唸到博士,不過現在做的工作跟當初的博士研究完全沒有關係,如果說有幫助,大概就是思考訓練吧,不過花了數百萬去學一個思考上的訓練,覺得好貴。 所以我個人會建議唸一個比較實際的科系,可以透由選修,到外系修課等等修一些真的喜歡的課程,但不要被科系綁住。唸社會學出路不是很好,不做學術研究或是做政策顧問等等 (這類的工作職缺很少,要求又很高),唸社會學唸的時候很開心,但是出來的時候會很辛苦。 我個人的小建議。^^ Fiona ---------------- 同學的第二問: Hello Fiona, 謝謝您的回覆,讓我有了更明確的想法!!(鞠躬) 另外我還想虛心向您請教一個問題 我閱讀了您在換日線專欄的文章,我對其中某些文章很感興趣,想向您請教(๑´ㅂ`๑) 其中有篇是迎新週初體驗與社交女王,正如您說的 「擔心自己被吸進華人的舒適圈裡頭,變成只和華人往來」。 是我將面臨的問題。初到異地,語言文化不同,華人會自動與華人聚在一起(尤其係上華人比例佔多數) 想跳脫但發現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想和非華人做朋友但是發現即使英文再好,中間仍有個看不見的隔閡。 像是,對談都接得上溝通也良好,但仍舊發現自己與他們不同。 又或者非華人學生也是跟非華人學生聚一起,很難找到一個突破口。 剛到異地獨自生活思念家鄉和語言文化差異真的壓力好大,特別害怕因為沒朋友而去選擇了舒適圈,那自己永遠不會進步。 想請問當時您是怎麼克服這些的?自己本身偏慢熟的個性,好像很困難和大家打成一片(淚) ----------------------- 我的回覆: 如果是現在才認識我的人,會以為我非常外向,人緣不錯。 其實我是內向的人,只是訓練久了,而且之前因為很不會做人,常常得罪人,吃了很多虧,吃多了,年紀也大了,自然就會比較佛心,比較內斂,做事比較圓融。 剛來英國的時候,除了有語言、文化上的隔閡,還需要突破個性上的挑戰。 出去跟朋友聚餐,其實非常消耗我的精力。尤其還得用不是我的母語的英文跟不是同樣文化背景的人周旋,壓力很大,非常累。 來英國第一年,酒量又很不好,喝兩口啤酒就醉,本來就聽不太懂新朋友們在講什麼,一有一點醉,就更加不知道他們在講什麼。還得硬記他們講什麼內容,多少記得幾個大重點,回家還得查Wikipedia或是上網找一下背景知識,下一次提到的時候才不會完全不知道人家在講什麼。 我記得第一年到英國的時候,Freshers' Week基本上是天天都有活動,每場活動我硬逼自己參加。之後正式開學了,比較忙,也還是幾乎天天都會有一點活動。不見得一定得是喝酒,派對那一類的活動,因為其實我跟本不太喜歡參加派對,比較喜歡交知心朋友,所以後來有一些社交活動,不外是一起吃飯,喝咖啡,或是閒著就坐在一起聊天。 不見得要「入境隨俗」就一定得天天都喝得爛醉如泥,或是開派對開得很high,因為如果參加的活動跟自己的個性完全格格不入,最多只能參加幾次,就參加不下去了。 我個人是喜歡煮飯給大家吃,或是參加dinner parties,可能是兩三個人,可能是五個人十個人,也可能是比較大型的晚餐聚會或派對。西方人也是人,也是有各式各樣個性,各式各樣興趣。你如果喜歡參加派對,就可以盡量交很吃得開的西方朋友。如果你走的是學術路線,也可以專講比較學術派的朋友。或是喜歡聊八卦,聊男生 (或女生) 在做什麼,也可以往這方面發展朋友圈。 一開始的確會蠻格格不入的,有一點聊不太下去,或是人家在聊什麼,插不太進話。不過無論是華人或是西方人,都是人,只要是人就都有感情,有情緒,有喜好,有討厭的東西。 我發現我後來常常變成朋友的情緒垃圾筒。我可能聽不太懂英國政治,或是英國文化相關的議題,但是我至少聽得懂朋友心情不好在不好什麼,願意聽人家訴苦。 記得有一位英國男生,那一年他大四,應該要畢業了,但是有一些心理上的問題,一直克服不了,唸書唸不下去,不知道如何準備考試。我陪他坐在學院的草坪上,聽他講述他如何唸不下書,家中發生了什麼事。陪他吃飯,不然他太緊張,都不吃。 也不是說聽人家訴苦,是有目的的在跟人家做交換,像是你當英文家教老師,我聽你訴苦之類的,不然那就太沒有意思了。朋友交往,就是很真心的人家有苦要訴就聽著,我有什麼英國的東西聽不懂看不懂的也可以問他。 記得他不是在煩惱考試的時候,還給我出一排作業,算是「英國文化入門課程」,一排YouTube影片或是網路上很莫名奇妙但很紅的memes或是英國人小時候看的卡通等等,看完還得交作業,跟他說我的觀後心得。 他書是唸不太下,出作業倒是出得很開心。 另外還有一位英國朋友,到目前已經認識十年了。他算是我的英式英文家教老師,也是我一位很好很好的朋友,現在還是三天兩頭就講一次電話。當初會認識,變朋友,是因為我們做的研究,時期有一點接近。不過我們討論研究的時間不太多,大部份都在聊有的沒有的八卦,或是一些私人問題。無論是讓人開心的事,或是讓人不開心的事,我們都會跟對方分享。 我的英式英文基本上就是跟這一位朋友學的。只要跟他聊天的時候,他聽到我唸法不對,就會即時糾正,比付費的英文家教老師有效一百倍。對英國的什麼現象覺得很納悶的時候,也可以直接問他他們英國人在想什麼。 以上只是兩個例子。我也不見得每個西方人我都相處得很好。朋友交了不少,敵人也是樹立不少就是了 (唸碩博士的時候還年輕,年輕人不懂事,愛吵架,現在年紀太大沒力吵了 ORZ)。
0 Comments
Your comment will be posted after it is approved.
Leave a Reply. |
Dr Fiona Hu台大外文系學士 YouTube
How to Write a CV
GRE Stories: Learning vocab through stories
眾文出版專書
文章分類
All
Archives
March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