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TAB ENGLISH
  • 首頁
  • 訂購服務
  • 部落格
  • 線上課程學校
  • 關於我

換日線專欄:從劍橋菜鳥到學院「社交女王」──窮留學生的「辦趴」心法

3/11/2016

1 Comment

 


這一篇文章之中,我想要分享我在劍橋唸碩士那一年從積極參加學院辦的活動,一路自己辦活動,成為學院內的人脈女王的過程。

剛到劍橋的時候,我很擔心我被吸進華人圈子裡頭,所以學院辦的活動,每一場我都會參加。不能喝酒,照樣去。不太知道聊什麼,還是照樣去。硬著頭皮聊。
 
我逼著自己每一場社交活動,無論是學院辦的,學校辦的,社團辦的,盡量參加,星期一到日天天有社交活動。
 
但是參加到後面,發現參加別人辦的活動有幾個缺點。
 
首先,學院的研究生學生會 MCR 辦的活動,在Freshers’ Week之後就大幅下滑,從原來的一天一兩場,變成一星期一場,漸漸變兩星期一場。所上辦的活動開學之後也是變得少得可憐。參加 Cambridge Union或是其它社團辦的活動,又嫌他們遠。我們學院在小山上,離市中心走路三四十分鐘。
 
另外,參加學院內的很正式的晚宴 formals,或是到各學院參加晚宴,有趣是有趣,很有哈利波特的宴會的感覺,但是消費驚人,吃一次就是十磅,再加上買酒、搭計程車回來,參加一次就二十磅,沒辦法每星期參加。
 
窮學生愛社交就得走出自己的路線。很幸運的,我碩士那一年被分配到一棟有兩個女生住的房子。我的學院女生少,女生本來就吃香,再加上我的兩位女室友都是活潑外向人緣好型的,一位是美國人,一位是英國人。
 
我們住的房子是全學院的學生宿舍中離學院最遠的。我們剛開始的時候非常擔心,住那麼遠辦什麼活動一定沒有人要來。但是室友們不死心,她們說,只要你派對夠紅,多走十五分鐘,人還是會來的。
 
If you hold a party, they will come.
 
她們兩位人緣很好,去咖啡館坐著都會搞出一場活動來。又因為我是她們的朋友,她們如果被邀請,一定可以帶我去。我先是跟著她們出席各式各樣的派對,去了一場,又會被邀請去下一場,有永遠都參加不完的活動。
 
那兩位真是學院中的社交天后。英國女室友自己辦生日派對,派對前發下豪語說她要辦出當學年目前為止最紅的派對!我跟著她學。我觀祭她如何發訊息,硬逼迫朋友把所有認識的朋友都帶來,不斷提醒,還保證她會提供酒類飲料。她宣傳了一個月,最後果然辦得轟轟烈烈,整個客廳加花園擠得人山人海。
 
我觀察她的膽量,只有社交天后有魄力這樣宣傳自己辦的活動。我一年之後也照樣辦了一個house party,那一場house party被稱為當年最強派對,幾個月後都還有朋友在提。
 
我觀察我參加過的派對。派對分好幾種,一種是美國電影中常看到的,青少年趁父母不在偷辦派對,這類的為house party。
 
如果是大人們,應該不會辦house party,會辦dinner party,邀請朋友過來家中吃晚餐。Dinner party等級可高可低,可以就單純邀請朋友過來家中用餐,也可以是非常高級的,還得穿小禮服、西裝出席的dinner party。
 
另外還有garden party,通常是辦在夏天,由於英國夏天晚上九點十點天才黑,garden party 通常是下午兩點到四點之間開始,一直到晚上九點十點結束。參加的人通常穿白色、藍色等淺色顏色。女生可能會穿一個淺色小洋裝,男生則是穿淺色襯衫配藍色、紅色、卡其色褲子。
 
邀請朋友的時候,就要把派對定義得很清楚,如果有特別的 dress code,一定要預先跟朋友說明。
 
無論是什麼派對,要營造氣氛,需要靠三個東西營造:人,酒,音樂。
 
最重要的是人,受歡迎的人物參加什麼活動,那個活動馬上就變得很火紅,其它人就會想跟著來。我們都是研究生,基本上還是以研究為主,所以也沒有真的分什麼 popular kids 還是 unpopular kids,跟美國電影演的不一樣。
 
但是有一些人比較會社交,他們話很多,會帶氣氛,其它不太會社交,話不多的人就會圍著他們轉。這一類的朋友一定要請到,預先跟他們講你的派對上有什麼,讓他們幫你宣傳。
 
比如說辦的是服裝派對,先跟他們討論好要穿什麼奇裝異服,這一類的人會花時間在服裝設計上,還會到處宣傳他會穿什麼,會帶動其它人的期待之心。
 
或者派對有什麼特殊的活動,像有一次我辦一個 Chinese party,有放天燈的活動,就以這個當宣傳重點。
 
第二個是酒。西方人愛喝酒,派對無酒不歡。學生其實很好巴結,花很少的錢去超級市場買幾箱便宜啤酒,宣傳說有免費的啤酒,人就會來了。當然也不是當晚全部喝的都你付,這幾箱啤酒只是一個開始而已,幾個朋友先出資買幾箱,來派對的人都還會自己再帶酒,算是一個入場費。
 
辦不一樣的活動,需要不一樣的酒,不一樣的酒會營造不一樣的氣氛。如果想辦學生瘋狂派對,需要啤酒,以及調酒配料,像是gin and tonic,這一類的酒類以便宜為主。
 
如果想走高級路線辦dinner party,餐前需要氣泡類的酒類飲料,比較便宜的是cava以及prosecco,比較高級的喝champagne,也可以提供aperitif,這是歐洲常見的餐前酒。用餐時搭配的是紅酒或白酒。餐後可以喝port wine 或是dessert wine。Port wine是英國超愛的餐後酒,酒精濃度通常比較高。Dessert wine則是酒如其名,通常非常的甜,搭配甜點。選酒的方式跟學院formals的選酒方式類似。
 
如果辦的是 Chinese dinner party,需要能跟 Chinese food搭配的酒(建議清甜的啤酒,或是偏甜的洋酒,一般的紅酒跟白酒跟 Chinese food會互剋,變成食物難吃,酒也難喝)。
 
如果走的是輕鬆不瘋狂lounge bar路線,或是辦在花園內的下午 garden party路線,則可以提供 cocktails and sparkling wine。
 
我自己不太會喝酒,但什麼樣的場合提供什麼樣的酒,什麼樣的酒會營造出什麼樣的氣氛,一定要學起來。我自己是觀察別人什麼場合喝什麼,不會的話就直接問懂酒的歐洲朋友,請他們幫我挑酒。
 
通常辦party,host/hostess 會準備食物、點心、酒,參加的人也不會空手來,通常會帶甜點或是一瓶酒。可以事先跟朋友說好你會準備什麼樣的餐點,缺什麼,才不會他們帶來的東西跟你準備的食物搭不起來。
 
辦活動要成功第三要素是音樂。不一樣的活動需要不一樣的音樂,從鄉村吉他到派對舞曲。記得有幾次參加派對,氣氛不太對,就是抄不起來。我把我手機拿出來,接上音響,播我的playlist,氣氛馬上就high了。後來還有外國朋友來跟我要playlist去辦他的派對。
 
美國室友走的則不是魄力天后路線,走的是親民路線。她很賢慧,會煮飯會做針線活,常常煮一大堆食物,邀請朋友過來吃。朋友來的時候通常會帶個蛋糕、啤酒、紅酒什麼的,往往滿桌都是食物。通常想來參加的人總是比我們客廳的容量大,她還得限人數,或是輪流來。
 
我跟著她學如何做飯。在台灣的時候都是外食,只會煮泡麵。還記得那時美國室友帶我去買菜,我跟本認不出那些菜,回來後就當她的廚房女傭幫忙切菜。
 
我手裡拿著一個青椒,問她:What do I do with it?
 
她說:Chop it.
 
連中間的籽要去掉我都不知道,直接加進菜裡,被她罵了一頓。
 
她說:Turn on the oven.
 
我找不到開關,因為我們台灣很少這種大型烤箱,我只操作過微波爐。她一定覺得台灣是天堂,外食怎麼那麼便宜,我長這麼大了不知道烤箱怎麼開。
 
問了很多非常智障的問題,她都很有耐性的教我。
 
我看著她辦了幾場dinner parties之後,有樣學樣,也來辦,不過我是華人,想說來推廣中華文化好了。如果是在台灣,我大概不敢才學一兩個星期就辦dinner party,朋友可能來吃一次就會跟我絕交。但是我當初非常有勇氣,我想說學院的餐廳,超難吃的一餐也要四五磅,我做的東西絕對不比學院的難吃,朋友只需要帶一兩瓶啤酒、一個蛋糕,只要兩三磅就買得到。我就用這個當宣傳點。
 
從合辦dinner party→自己辦dinner party但抄室友的模式→自己辦dinner party並改為Chinese dinner party→發展自己的模式,這個過程大概花了幾個月。
 
我的Chinese dinner parties從碩士一路辦到博三,幾乎一兩個星期辦一次。後來也開始發展別的類型的料理。
 
記得有一次我信誓旦旦說要做義大利料理,很有志氣的邀請十多個朋友來我家見證我的義大利料理廚藝。人到的時候,我還在切菜的階段。
 
一位比利時來的女生質問我:What are you trying to make!?
 
我指著桌上的French baguette, tomatoes, cheese, and basil等食材說,I am trying to make bruschetta!!! 這是義大利餐廳常出現的前菜。
 
她捲起袖子,叫我滾開,讓專業的來。
 
一位東歐來的男生也質問我:What in the world is happening here!? I thought it is an ITALIAN dinner. Why is there duck? What are you DOING with it?
 
我吼回去:I AM TRYING TO MAKE PLUM DUCK PASTA!!!! I found a recipe online.
 
我愈講愈可憐,想證明給他們,這幾道義大利菜不是我自己創的,真的是網路上找來的。
 
東歐男生也叫我滾開,讓專業的來。
 
愈來愈多朋友到場之後,看到廚房一團亂,到處都是食材,三四位朋友手忙腳亂的在做菜,我則是戰戰競競的站在旁邊,被使喚到了,才急急忙忙把食材遞給正規的主廚。
 
我這場Fiona 世紀義大利料理見證會完全失敗。
 
不過那一次晚餐食物倒是蠻好吃的。
 
我從 Chinese dinner parties開始,漸漸擴充我的料理的範圍,照世界地圖由東往西,先搞定中式、日式、韓式,再攻東南亞、印度,再接中東,最後才到義大利、西方料理。中間發生不少笑話,朋友都說我都會騙他們去我家,號稱是Italian dinner還是French dinner,實際上他們會吃到什麼很難說。
 
再加上我常常是朋友圈中唯一的華人,我就是整個大亞洲區的權威。我說我做的是日式咖哩,沒有人敢說不道地,因為他們沒吃過日式咖哩。一直到後來有另一個華人女孩也來參加,歐洲朋友們問她:Is this actually Chinese? Or is this just Fiona?
 
她沒料到我騙大家騙習慣了,說:I have never seen this before.
 
我就說我做的是台灣料理,跟他們中國的不一樣。不過從那時開始,歐洲朋友們開始懷疑我所謂的中式料理到底可信幾成。
 
通常我的 dinner parties蠻 DIY的,朋友要不然就是帶甜點、酒,要不然太忙不想去超級市場買東西的就直接付我三磅。吃完之後指揮大家輪流幫我洗碗,擦乾淨收好,垃報拿出去倒,不然不放他們走。
 
其實參加我的晚餐,我新學手藝有時還得接手幫我做菜,沒有免費東西可吃,吃完了還得當洗碗工,還是一直有人喜歡被虐待一直來。
 
在英國找工作的時候我把這個寫在CV的興趣欄上,很多面試官有問到,覺得很有趣,是一個很不錯的暖場話題。
 
由於自己辦了非常非常多 house parties and dinner parties,我博一那一年才有自信擔當學生會的公關,成為學生會所有大小社交活動的主辦人。

----------------------------------

相關閱讀:


Fiona 換日線專欄文章

換日線專欄:我的英國社交啟蒙第一課──劍橋大學,迎新週初體驗
換日線專欄:英國脫歐、川普當選──「知識菁英」們,還要別人「不懂就閉嘴」嗎?
換日線專欄:川普當選,祖克柏不用負責嗎?」──2016年代表字:Post-truth後真相

Fiona Hello UK 專欄文章
Hello UK 專欄:英國社會階層問題觀察
Hello UK 專訪
Hello UK 專欄:英國面試穿咖啡色鞋子被刷?
Hello UK 專欄:英文履歷注意事項33項

留學生社交相關文章
留學生英文社交技巧訓練
學術會議英文社交演講技巧

1 Comment
陳世興
6/8/2017 02:36:12 pm

這一篇實在是太酷了
是說台灣的留學生真的不會煮菜的居多啊
可能是文化因素造成的

Reply

Your comment will be posted after it is approved.


Leave a Reply.

    Picture

    Dr Fiona Hu

    台大外文系學士
    劍橋宗教所碩士
    劍橋宗教所博士
    ​
    2016年8月於劍橋創立 Cantab English

    線上影片課程
    英語文法課
    文法課製作幕後花絮
    Picture
    眾文出版留學專書
    如何撰寫留學讀書計畫
    Shadowing 跟讀法
    Picture
    Picture
    換日線專欄
    劍橋留學創業筆記
    Hello UK專欄
    英國政治社會文化觀察

    服務說明
    留學文件修改說明
    英文口說寫作課程
    同學的見證

    文章分類

    All
    Fiona的新聞英語
    Fiona的留學Q&A
    Hello UK! 專欄
    SOP/CV範例
    同學的見證
    大學排行
    托福TPO參考答案
    換日線專欄
    服務條款
    歐洲旅行
    歐美美妝網站
    留學申請
    自行車訓練
    英國旅行
    英國求職創業
    英國生活
    英文學習
    重機訓練

    SOP寫作要點
    SOP寫作注意事項
    如何寫動機
    如何具體給例子

    如何寫主題句
    如何針對學校寫
    ​Motivation Letter格式
    ​PS/SOP/PHS的差別
    ​SOP範例
    CV寫作要點
    CV寫作注意事項
    ​德版CV寫作要點
    瑞典CV寫作要點
    荷蘭CV寫作要點
    找工作的CV
    ​好用CV動詞列表
    ​CV範例
    推薦信寫作要點
    如何請推薦人寫推薦信
    代擬推薦信注意事項
    英國選校
    ​如何比較大學排行榜
    碩士學得到東西嗎?

    英國選校好用網站 
    ​
    脫歐後英國選校
    留學預算獎學金
    英國留學獎學金
    ​Gates Cambridge 
    劍橋各學院獎學金列表
    ​​
    留學生活
    英文社交養成
    英文口說訓練
    學術會議英文簡報
    ​英文客氣稱謂

    英文教學
    學術文章引用排版
    ​
    推薦好用英文學習網站
    ​英文常見錯誤
    英文何時用大寫?
    ​冠詞a/an/the的差別?
    ​英文時態教學
    ​
    關代教學
    假設語氣教學
    英國創業求職
    在英國求職有多難?
    我的英國創業經驗

    Archives

    March 2023
    November 2022
    October 2022
    September 2022
    August 2022
    May 2022
    January 2022
    December 2021
    November 2021
    October 2021
    September 2021
    August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April 2021
    October 2020
    June 2020
    April 2020
    March 2020
    February 2020
    January 2020
    December 2019
    Octo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9
    June 2019
    May 2019
    April 2019
    March 2019
    January 2019
    October 2018
    September 2018
    August 2018
    May 2018
    April 2018
    March 2018
    December 2017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ugust 2017
    July 2017
    June 2017
    May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February 2017
    January 2017
    December 2016
    November 2016
    October 2016

​Cantab English
Address: 
Salisbury House, Station Road, Cambridge, CB1 2L
​​​Email: editing at cantabenglish.com
Copyright © 2021 Cantab English

​
​Terms and conditions
Data protection and data security policy
Cookie policy
​Privacy policy

Product image icons from http://www.flaticon.com/packs/education-1-4.
Designed by Zlatko Najdenovski. 
​​​​
Background music: bensound.com
  • 首頁
  • 訂購服務
  • 部落格
  • 線上課程學校
  • 關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