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文章之中,我想要分享我在劍橋唸碩士那一年從積極參加學院辦的活動,一路自己辦活動,成為學院內的人脈女王的過程。 剛到劍橋的時候,我很擔心我被吸進華人圈子裡頭,所以學院辦的活動,每一場我都會參加。不能喝酒,照樣去。不太知道聊什麼,還是照樣去。硬著頭皮聊。 我逼著自己每一場社交活動,無論是學院辦的,學校辦的,社團辦的,盡量參加,星期一到日天天有社交活動。 但是參加到後面,發現參加別人辦的活動有幾個缺點。 首先,學院的研究生學生會 MCR 辦的活動,在Freshers’ Week之後就大幅下滑,從原來的一天一兩場,變成一星期一場,漸漸變兩星期一場。所上辦的活動開學之後也是變得少得可憐。參加 Cambridge Union或是其它社團辦的活動,又嫌他們遠。我們學院在小山上,離市中心走路三四十分鐘。 另外,參加學院內的很正式的晚宴 formals,或是到各學院參加晚宴,有趣是有趣,很有哈利波特的宴會的感覺,但是消費驚人,吃一次就是十磅,再加上買酒、搭計程車回來,參加一次就二十磅,沒辦法每星期參加。 窮學生愛社交就得走出自己的路線。很幸運的,我碩士那一年被分配到一棟有兩個女生住的房子。我的學院女生少,女生本來就吃香,再加上我的兩位女室友都是活潑外向人緣好型的,一位是美國人,一位是英國人。 我們住的房子是全學院的學生宿舍中離學院最遠的。我們剛開始的時候非常擔心,住那麼遠辦什麼活動一定沒有人要來。但是室友們不死心,她們說,只要你派對夠紅,多走十五分鐘,人還是會來的。 If you hold a party, they will come. 她們兩位人緣很好,去咖啡館坐著都會搞出一場活動來。又因為我是她們的朋友,她們如果被邀請,一定可以帶我去。我先是跟著她們出席各式各樣的派對,去了一場,又會被邀請去下一場,有永遠都參加不完的活動。 那兩位真是學院中的社交天后。英國女室友自己辦生日派對,派對前發下豪語說她要辦出當學年目前為止最紅的派對!我跟著她學。我觀祭她如何發訊息,硬逼迫朋友把所有認識的朋友都帶來,不斷提醒,還保證她會提供酒類飲料。她宣傳了一個月,最後果然辦得轟轟烈烈,整個客廳加花園擠得人山人海。 我觀察她的膽量,只有社交天后有魄力這樣宣傳自己辦的活動。我一年之後也照樣辦了一個house party,那一場house party被稱為當年最強派對,幾個月後都還有朋友在提。 我觀察我參加過的派對。派對分好幾種,一種是美國電影中常看到的,青少年趁父母不在偷辦派對,這類的為house party。 如果是大人們,應該不會辦house party,會辦dinner party,邀請朋友過來家中吃晚餐。Dinner party等級可高可低,可以就單純邀請朋友過來家中用餐,也可以是非常高級的,還得穿小禮服、西裝出席的dinner party。 另外還有garden party,通常是辦在夏天,由於英國夏天晚上九點十點天才黑,garden party 通常是下午兩點到四點之間開始,一直到晚上九點十點結束。參加的人通常穿白色、藍色等淺色顏色。女生可能會穿一個淺色小洋裝,男生則是穿淺色襯衫配藍色、紅色、卡其色褲子。 邀請朋友的時候,就要把派對定義得很清楚,如果有特別的 dress code,一定要預先跟朋友說明。 無論是什麼派對,要營造氣氛,需要靠三個東西營造:人,酒,音樂。 最重要的是人,受歡迎的人物參加什麼活動,那個活動馬上就變得很火紅,其它人就會想跟著來。我們都是研究生,基本上還是以研究為主,所以也沒有真的分什麼 popular kids 還是 unpopular kids,跟美國電影演的不一樣。 但是有一些人比較會社交,他們話很多,會帶氣氛,其它不太會社交,話不多的人就會圍著他們轉。這一類的朋友一定要請到,預先跟他們講你的派對上有什麼,讓他們幫你宣傳。 比如說辦的是服裝派對,先跟他們討論好要穿什麼奇裝異服,這一類的人會花時間在服裝設計上,還會到處宣傳他會穿什麼,會帶動其它人的期待之心。 或者派對有什麼特殊的活動,像有一次我辦一個 Chinese party,有放天燈的活動,就以這個當宣傳重點。 第二個是酒。西方人愛喝酒,派對無酒不歡。學生其實很好巴結,花很少的錢去超級市場買幾箱便宜啤酒,宣傳說有免費的啤酒,人就會來了。當然也不是當晚全部喝的都你付,這幾箱啤酒只是一個開始而已,幾個朋友先出資買幾箱,來派對的人都還會自己再帶酒,算是一個入場費。 辦不一樣的活動,需要不一樣的酒,不一樣的酒會營造不一樣的氣氛。如果想辦學生瘋狂派對,需要啤酒,以及調酒配料,像是gin and tonic,這一類的酒類以便宜為主。 如果想走高級路線辦dinner party,餐前需要氣泡類的酒類飲料,比較便宜的是cava以及prosecco,比較高級的喝champagne,也可以提供aperitif,這是歐洲常見的餐前酒。用餐時搭配的是紅酒或白酒。餐後可以喝port wine 或是dessert wine。Port wine是英國超愛的餐後酒,酒精濃度通常比較高。Dessert wine則是酒如其名,通常非常的甜,搭配甜點。選酒的方式跟學院formals的選酒方式類似。 如果辦的是 Chinese dinner party,需要能跟 Chinese food搭配的酒(建議清甜的啤酒,或是偏甜的洋酒,一般的紅酒跟白酒跟 Chinese food會互剋,變成食物難吃,酒也難喝)。 如果走的是輕鬆不瘋狂lounge bar路線,或是辦在花園內的下午 garden party路線,則可以提供 cocktails and sparkling wine。 我自己不太會喝酒,但什麼樣的場合提供什麼樣的酒,什麼樣的酒會營造出什麼樣的氣氛,一定要學起來。我自己是觀察別人什麼場合喝什麼,不會的話就直接問懂酒的歐洲朋友,請他們幫我挑酒。 通常辦party,host/hostess 會準備食物、點心、酒,參加的人也不會空手來,通常會帶甜點或是一瓶酒。可以事先跟朋友說好你會準備什麼樣的餐點,缺什麼,才不會他們帶來的東西跟你準備的食物搭不起來。 辦活動要成功第三要素是音樂。不一樣的活動需要不一樣的音樂,從鄉村吉他到派對舞曲。記得有幾次參加派對,氣氛不太對,就是抄不起來。我把我手機拿出來,接上音響,播我的playlist,氣氛馬上就high了。後來還有外國朋友來跟我要playlist去辦他的派對。 美國室友走的則不是魄力天后路線,走的是親民路線。她很賢慧,會煮飯會做針線活,常常煮一大堆食物,邀請朋友過來吃。朋友來的時候通常會帶個蛋糕、啤酒、紅酒什麼的,往往滿桌都是食物。通常想來參加的人總是比我們客廳的容量大,她還得限人數,或是輪流來。 我跟著她學如何做飯。在台灣的時候都是外食,只會煮泡麵。還記得那時美國室友帶我去買菜,我跟本認不出那些菜,回來後就當她的廚房女傭幫忙切菜。 我手裡拿著一個青椒,問她:What do I do with it? 她說:Chop it. 連中間的籽要去掉我都不知道,直接加進菜裡,被她罵了一頓。 她說:Turn on the oven. 我找不到開關,因為我們台灣很少這種大型烤箱,我只操作過微波爐。她一定覺得台灣是天堂,外食怎麼那麼便宜,我長這麼大了不知道烤箱怎麼開。 問了很多非常智障的問題,她都很有耐性的教我。 我看著她辦了幾場dinner parties之後,有樣學樣,也來辦,不過我是華人,想說來推廣中華文化好了。如果是在台灣,我大概不敢才學一兩個星期就辦dinner party,朋友可能來吃一次就會跟我絕交。但是我當初非常有勇氣,我想說學院的餐廳,超難吃的一餐也要四五磅,我做的東西絕對不比學院的難吃,朋友只需要帶一兩瓶啤酒、一個蛋糕,只要兩三磅就買得到。我就用這個當宣傳點。 從合辦dinner party→自己辦dinner party但抄室友的模式→自己辦dinner party並改為Chinese dinner party→發展自己的模式,這個過程大概花了幾個月。 我的Chinese dinner parties從碩士一路辦到博三,幾乎一兩個星期辦一次。後來也開始發展別的類型的料理。 記得有一次我信誓旦旦說要做義大利料理,很有志氣的邀請十多個朋友來我家見證我的義大利料理廚藝。人到的時候,我還在切菜的階段。 一位比利時來的女生質問我:What are you trying to make!? 我指著桌上的French baguette, tomatoes, cheese, and basil等食材說,I am trying to make bruschetta!!! 這是義大利餐廳常出現的前菜。 她捲起袖子,叫我滾開,讓專業的來。 一位東歐來的男生也質問我:What in the world is happening here!? I thought it is an ITALIAN dinner. Why is there duck? What are you DOING with it? 我吼回去:I AM TRYING TO MAKE PLUM DUCK PASTA!!!! I found a recipe online. 我愈講愈可憐,想證明給他們,這幾道義大利菜不是我自己創的,真的是網路上找來的。 東歐男生也叫我滾開,讓專業的來。 愈來愈多朋友到場之後,看到廚房一團亂,到處都是食材,三四位朋友手忙腳亂的在做菜,我則是戰戰競競的站在旁邊,被使喚到了,才急急忙忙把食材遞給正規的主廚。 我這場Fiona 世紀義大利料理見證會完全失敗。 不過那一次晚餐食物倒是蠻好吃的。 我從 Chinese dinner parties開始,漸漸擴充我的料理的範圍,照世界地圖由東往西,先搞定中式、日式、韓式,再攻東南亞、印度,再接中東,最後才到義大利、西方料理。中間發生不少笑話,朋友都說我都會騙他們去我家,號稱是Italian dinner還是French dinner,實際上他們會吃到什麼很難說。 再加上我常常是朋友圈中唯一的華人,我就是整個大亞洲區的權威。我說我做的是日式咖哩,沒有人敢說不道地,因為他們沒吃過日式咖哩。一直到後來有另一個華人女孩也來參加,歐洲朋友們問她:Is this actually Chinese? Or is this just Fiona? 她沒料到我騙大家騙習慣了,說:I have never seen this before. 我就說我做的是台灣料理,跟他們中國的不一樣。不過從那時開始,歐洲朋友們開始懷疑我所謂的中式料理到底可信幾成。 通常我的 dinner parties蠻 DIY的,朋友要不然就是帶甜點、酒,要不然太忙不想去超級市場買東西的就直接付我三磅。吃完之後指揮大家輪流幫我洗碗,擦乾淨收好,垃報拿出去倒,不然不放他們走。 其實參加我的晚餐,我新學手藝有時還得接手幫我做菜,沒有免費東西可吃,吃完了還得當洗碗工,還是一直有人喜歡被虐待一直來。 在英國找工作的時候我把這個寫在CV的興趣欄上,很多面試官有問到,覺得很有趣,是一個很不錯的暖場話題。 由於自己辦了非常非常多 house parties and dinner parties,我博一那一年才有自信擔當學生會的公關,成為學生會所有大小社交活動的主辦人。 ---------------------------------- 相關閱讀: Fiona 換日線專欄文章 換日線專欄:我的英國社交啟蒙第一課──劍橋大學,迎新週初體驗 換日線專欄:英國脫歐、川普當選──「知識菁英」們,還要別人「不懂就閉嘴」嗎? 換日線專欄:川普當選,祖克柏不用負責嗎?」──2016年代表字:Post-truth後真相 Fiona Hello UK 專欄文章 Hello UK 專欄:英國社會階層問題觀察 Hello UK 專訪 Hello UK 專欄:英國面試穿咖啡色鞋子被刷? Hello UK 專欄:英文履歷注意事項33項 留學生社交相關文章 留學生英文社交技巧訓練 學術會議英文社交演講技巧
1 Comment
陳世興
6/8/2017 02:36:12 pm
這一篇實在是太酷了
Reply
Your comment will be posted after it is approved.
Leave a Reply. |
Dr Fiona Hu台大外文系學士 YouTube
How to Write a CV
GRE Stories: Learning vocab through stories
眾文出版專書
文章分類
All
Archives
March 2024
|